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五一劳动奖章-正文
记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职工游弋
//www.workercn.cn2014-05-02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在科技创新的海洋中游弋——记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职工游弋

  新华网郑州5月2日电(记者王烁)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凭着勤奋的自学,成为一名技术精湛的电工高级技师;他没有受过专业指导,凭着刻苦的钻研,十余项专利从他手中诞生。他发明的“钢丝绳全自动除尘装置”填补了国内主提升钢丝绳净化技术的空白。他就是“全国技术能手”、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车集煤矿机电一队主副井电工班班长游弋。

  苦练技术 勤能补拙

  游弋出生于安徽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7岁时,游弋的母亲病故,这给原本已经贫困潦倒的家留下了更多的债务。为减轻家庭的沉重负担,尚未成年的游弋不得不走出校园,四处打工挣钱养家。

  由于没有学历、没有技术,最初的几年,游弋只能辗转各地,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勉强维持生计。1999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成为永煤公司车集煤矿的一名劳务工。

  当时的煤矿工人学历普遍不高。队里领导看游弋能干又好学,鼓励他当一名电工。当时他既高兴又为难,高兴的是成了一名技术工人,为难的是自己电工知识基础非常薄弱。为了尽快掌握基本技能,游弋就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当时,永煤公司培训中心开设电工知识培训班,在求知欲的驱使下,游弋不满足于每周一次的培训,没有通勤车,他就每天骑着自行车前往培训中心学习,风雨无阻。

  就这样,晚上学理论,白天到井下进行实际对照操作,再加上老工人的指导,很快他就熟练掌握了不少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2006年5月,因工作出色,游弋顺利从劳务工转为企业合同工。

  因仁创新 不忘感恩

  厚积方能薄发,5年的刻苦学习钻研为游弋提供了充足的能量。2005年5月的一次设备检修中,同班组的电工在切割密封圈时被电工刀割破了手,这让在现场的游弋无比揪心。能否设计一种切割更安全,速度更快的工具呢?已经拥有一定技能基础的他第一次萌生创新的念头。

  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工友们的支持,“咱学历都不高,能把手头的活干好就不错了。”别人不看好反而激发了游弋继续研究下去的决心,“不试试咋知道,成了当然好,不成也没啥损失。”于是他开始了人生第一项发明研究——井下“电缆密封圈制作专用工具”。随后,他又成功研制出与之相配合的“电工快速定位剥线钳”。

  “这两项专利使原来剥线、制作密封圈的时间由20分钟缩短至6分钟左右,而且使接线的工艺更加标准。”游弋的工友们深有体会,“咱们永煤公司包揽2005年河南省煤炭系统电钳工技术比武前四名,这两个工具功不可没。”

  一次对主副井进行日常维护时,游弋看到绞车房全是煤尘,一个新的想法在他脑子里浮现出来:怎么才能有效地给主副井的钢丝绳除尘。为了弄清钢丝绳摆动数据,每天下班后,他独自带上矿灯、简易的实验工具、记录用的纸和笔,登上几十米高的天轮平台,直到晚上才下来,回到家里还要画图总结。

  一个月后,一套完整的自动除尘设备投入使用后,切实改变了主井周边环境及绞车房的设备卫生,同时延长了主井钢丝绳的使用寿命。该专利在煤矿主提升钢丝绳净化方面属首创,开拓了主提升钢丝绳净化的新领域。

  “永煤是我的家,是它给我提供了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游弋诚恳地说。近几年来,随着发明专利的增多,游弋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不少企业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亲戚朋友劝他和厂家合作,可以赚更多的钱。但游弋心中就认准了一个“死理”:没有永煤,就没有我现在的一切。他一一回信婉言谢绝,并告知厂家要与矿上联系专利事宜。

  刻苦的学习创新给游弋带来了众多荣誉:全国首届“百名优秀青年矿工”、全国煤炭系统“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等,他领衔的工作室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十四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他还取得十三项国家专利、发表机电专业论文数篇。

  面对成绩,他没有骄傲自满,面对困难,他依然奋勇向前,他又把创新的目光锁定在主提升系统技术改造等方面,再次向更高领域发起了冲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