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采购的果商正在过磅。

彭东平母亲正在摘果。

谢青山店里工作人员正在核对顾客订单。
“小豆子,我这里要发两箱,地址已经发给你了。”“小豆子,钱已经打给你了,请尽快安排发货,尽量赶在‘双十一’之前到。”11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赣州市赣县区王母渡镇内“盛夏果业”的办公场所时,网名“小豆子”的谢青山正忙着通过淘宝平台的打单系统打出一张张发货单。当天9时许,发往全国各地的脐橙已有200余箱了。
进入11月以来,脐橙开始采摘,谢青山和村里其他电商一样,每天忙着收货、打单、发货,从早上到深夜,都是在脐橙的陪伴中度过。依靠便捷的互联网和到村的物流系统,谢青山在村里将脐橙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王母渡镇潭埠村,距离赣县区40公里左右,从2005年该村大规模种植脐橙以来,村里582户中有近400户种植脐橙果园。如今的潭埠村脐橙年产200余万公斤,有近一半的产量是靠谢青山和村里这些做电商的年轻人通过网络销售出去。
“我花钱将村名注册成了商标”
5日上午10时,潭埠村山上各家的脐橙树都挂着黄灿灿的脐橙,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甜蜜的味道。今年36岁的彭东平穿着一身光鲜的衣服在果园里走走停停,像在巡视自己的王国。
“现在还没到脐橙最成熟的时候,所以我还没有开始大规模采摘发货。目前只是一些水果店的老熟人来果园急着摘一批去实体店里卖。”作为村里第一个花钱在赣州市旅游景点做广告的果农,彭东平有着村里大多数人没有的品牌意识,他觉得这源于在深圳闯荡多年的经历。
“苹果手机为什么卖那么贵?那些奢侈品的包和衣服为什么那么贵?不就是品牌带来的附加值吗?”站在果园里,彭东平挑选后摘下一个脐橙,现场剥开给记者品尝。他眼睛直盯着记者,看着记者吃一口并伸出大拇指后,立即喜笑颜开。他说:“我们村里脐橙这么好吃,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信丰、瑞金的老板都来我们这收脐橙然后再去卖,等潭埠村脐橙名气打响之后,商标被别人抢注怎么办?为了体现与其他产地脐橙的区别,去年我花钱将村名注册成了脐橙的商标。”
彭东平高中毕业后就去深圳闯荡,一直从事服装行业相关工作,2015年从深圳回到家乡,开始打理家里的脐橙销售业务,通过网络平台和微信销售脐橙。从2014年的卖了2500公斤,到2017年卖了30000公斤,主要就是靠微信和网络微店销售。“网络平台上开店销售的方式我们村里有不少人尝试过,曾经投入重金请团队做推广,但都失败了,所以现在村里网络销售的基本都和我一样以微信、微店的方式为主。”
现在彭东平家里的果园像一家企业,由父母负责种植生产部分,他负责销售和售后部分。“我现在的战略就是稳定老客户,但微信渠道的推广已经到了瓶颈期,很难有质的改变,目前我正在与北京的水果配送企业联系,希望从那方面打开通道,培养一批有着品牌忠诚度的客户,慢慢扩大市场。”
“我要将脐橙卖出高档水果价格”
“引流,与外地站点合作,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通过抖音网红直播带产品……”6日晚间,潭埠村委会办公室内,一连串的网络名词与网络营销战略从一名青年的嘴里迸发,如果不是在昏暗的灯光下,会使人有种这是在乌镇互联网大会现场的错觉。
彭剑,按他自己的说法是个跨界营销者。在深圳多年从事销售工作,感觉到家乡澎湃的发展生机后,回到赣州市进了当地一家知名的网络论坛,做起了建材版块的版主。
彭剑的脐橙包装箱是专门订做的,每个脐橙都被牢牢固定在箱内不会发生碰撞,而且每个橙子都包上了漂亮的包装纸。“我的脐橙一看就是精品,我不参与低价竞争,我需要的客户也是那种讲究品质的客户,我要让他们觉得花的每一分钱都物有所值。”彭剑一边和记者聊着,一边点击着手机屏幕。“我今年去深圳到一些自媒体考察学习,真的让我很震惊,一个微信公众号就能做出2000万元的营收,我觉得这是我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我正在与外地的一些自媒体和生活网站联系,与他们合作,通过他们引流,然后将流量变现,我做品质供应商,他们负责导流。目前开局不错,通过这种方式预定的脐橙已经有4万公斤,今年估计销售量在10万公斤以上。”